杭州海关近日发布数据,一季度,浙江外贸数据实现进出口、出口双双回升,恢复正增长,出口规模全国第二。进出口总值1.13万亿元,同比增长4.8%。其中,出口8356.7亿元,同比增长6.1%;进口2969.3亿元,同比增长1.0%。
今年1至2月,浙江外贸在过去三年首次遭遇负增长。一季度数据转正的背后,是3月的飞速回升。3月,全省进出口总额达4415.2亿元,增长24.3%,其中出口3328.1亿元,增长33.0%。增长从何而来?
其一,新市场机遇激增。一季度,浙江对东盟、中东、拉美、非洲进出口分别增长17.5%、9.1%、14.2%和22.6%,合计拉动全省外贸增速6.1个百分点。其中,对东盟进出口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14.3%。这意味着,东盟已超过美国,稳居浙江第二大外贸伙伴。
rcep正式签署生效后,对浙江出口企业而言,其带来的最明显利好,就是成员国客户订购浙江产品时,税费逐年下降。客户采购成本下降,相应地提升了浙江出口产品的竞争力。
其二,出口“新三样”令人瞩目。一季度,在占据全省出口总值近一半的机电产品中,太阳能电池、电动汽车和锂电池三款合计出口414.2亿元,增长高达46.2%。
商务部外贸司副司长肖露介绍,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销往161个国家和地区,更多自主品牌车企参与到了全球汽车市场的竞争中,在海外逐渐树立了绿色智能、高品质和个性化的车企形象。新能源车的销售也带动了上下游产业的出口,电池类产品出口的巨大增幅有一大部分来源于此。
其三,市场回暖,境外采购商终于回来了。疫情三年以来,中国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广交会首次恢复线下展。从广交会的热闹,就能看出市场之春的归来。一期闭幕时累计进馆人流已超过126.1万人次,创历史新高,出口成交128亿美元。